助人為樂,真的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嗎?
別跟我說那些“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雞湯!說真的,我剛開始聽到“助人為樂會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時候,心里就咯噔一下,感覺有點像被套路了。
畢竟,我這個人,天生就比較現實,比較喜歡“利己”,哈哈哈!你說“助人為樂”能讓我變得更好,那得給我點實際的“好處”吧?
“好處”?好吧,那就讓我們來扒一扒這些“好處”,看看它們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值得我去“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的“好處”:
1. 心理上的滿足感
“助人為樂”最直接的好處,可能就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就像你看到路邊有只小貓被困在樹上,你費盡心思把它救下來,那一刻,你心里是不是特別爽?
當然,這種“爽”不是那種吃了頓大餐的爽,而是那種做了一件“好事”的爽,一種“我幫助了別人,我真棒!”的成就感,哈哈哈!
2. 提升個人形象和人際關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個熱心腸的人,總是樂于助人,是不是會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你走到哪都受歡迎,是不是感覺人生都順暢了不少?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冷血動物”,整天只顧自己,別人遇到困難也不肯伸出援手,你可能會被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簽,這可就不妙了。
3. 獲得社會認可和尊重
社會也是有“點贊”功能的,如果你做了好事,你可能會獲得社會認可和尊重。比如,你捐款幫助了貧困地區的孩子,你的事跡被報道了,你成了“愛心人士”,是不是感覺很光榮?
當然,如果你一直做“壞事”,比如偷東西、騙人,你可能會被社會唾棄,這可就尷尬了!
4. 積累社會資源
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如果你樂于助人,你可能會結識更多朋友,獲得更多社會資源。比如,你幫助了你的同事,你同事可能會在工作上給你提供幫助,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如果你一直“坑”你的朋友,你可能會被他們“拉黑”,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損失!
5. 提升個人能力和經驗
幫助別人,有時候也能提升你的個人能力和經驗。比如,你幫助你的朋友解決了一個技術你可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這可是“一舉兩得”!
當然,如果你一直拒絕幫助別人,你可能就會錯過一些學習的機會,這可是“損失”了!
助人為樂的“代價”
當然,助人為樂也不是沒有“代價”的。
1. 時間和精力的付出
幫助別人,總是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比如,你幫助你的朋友搬家,你可能需要花半天時間去幫忙,這可就“犧牲”了你自己的時間。
2. 可能遭遇“白眼”
有些時候,你幫助別人,別人可能并不領情,甚至還會給你白眼。比如,你幫助你的鄰居搬東西,他可能還嫌你搬得不夠快,這可就有點“傷自尊”了!
3. 可能會被利用
有些時候,你幫助別人,可能被人利用。比如,你幫助你的朋友借錢,他可能就一直不還錢,這可就“虧大了”!
4. 可能遭遇風險
有些時候,你幫助別人,可能還會遭遇風險。比如,你幫助你的朋友打架,你可能會受傷,這可就“得不償失”了!
如何“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件好事,但是也要講究方法。
1. 量力而行
幫助別人,要量力而行,不要強求自己。比如,你能力有限,就不要去幫別人做一些超出你能力范圍的事情,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2. 不要刻意為之
“助人為樂”應該發自內心,不要刻意為之。比如,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你應該主動伸出援手,而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而故意去幫助別人。
3. 學會說“不”
如果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要學會說“不”。比如,你的朋友經常向你借錢,你已經借過很多次了,他還是一直借,你就應該拒絕他,避免自己被利用。
4. 謹慎選擇幫助對象
幫助別人,也要謹慎選擇幫助對象。不要輕易幫助那些不值得你幫助的人,否則可能讓你失望。
總結
助人為樂,到底能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答案是,可能吧!
它可能會讓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提升個人形象和人際關系,獲得社會認可和尊重,積累社會資源,提升個人能力和經驗。
當然,它也可能會讓你付出時間和精力,遭遇“白眼”,被利用,甚至遭遇風險。
所以,助人為樂,就像一場投資,你需要評估風險,也要懂得回報。
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在幫助別人的也要照顧好自己!
你覺得呢?你認為“助人為樂”真的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嗎?你又有哪些“助人為樂”的經驗呢?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